港灣周評|雷軍能否深度攪局汽車業?
《港灣商業觀察》李鐳
稍改于狄更斯那句著名的“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也是一個異常殘酷的時代”來看待今天的新能源汽車競爭慘狀,似乎很貼切。
在2024年行業大打價格戰的當下,雷軍攜小米第一款新車SU7終于參戰其中。3月28日晚的小米汽車發布會,也遠比近年來手機發布會更加引流。
全民熱議雷軍,你會買小米汽車嗎?
歸根結底,小米汽車最核心莫過于性能與性價比,一方面汽車品質行不行,配置能不能在行業拿得出手,這也意味著消費者到底“感不感興趣”;另一方面配置的背面是,性價比到底好不好,能不能吸引人,能不能打動人,能不能與其他數十家頂級知名車企一較高低。
尤其是與特斯拉、比亞迪們一較高下?
雷軍說,“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有決心把小米SU7做成50萬以內最好看、最好開、最智能的轎車。”
3個有與3個最,如果作為小米汽車的廣告詞宣傳的話,恐怕“最”之類的未必能通過。雷軍需要真正履行“最”的承諾,問題是消費者買不買單?你說我家產品是全世界最好的,僅此,這并不能服眾。蘋果手機與特斯拉也無法以此說自己是行業最棒的。
外界不得而知的是,現場觀看這款車型的“蔚小理”、長城汽車、北汽集團一把手以及深耕汽車業的同行,敢不敢說,我家的汽車才是“3有與3最”的?
他們內心是否在面臨雷軍新一汽車新品時,有一絲顫抖與敬意?他們又該如何應對與反擊?
客觀而言,性能與價格兩頭壓力之下,雷軍造車所面臨的當下環境,絲毫不會比小米手機一出世時容易。
雷軍坦言,“造車三年來,我最大的感受是造車真的太難了,沒想到連蘋果這樣的巨頭都放棄了”。
那么,雷軍到底能不能把小米手機成功模式復制到小米汽車身上?
作為經商數十年,橫跨金山軟件、投資人以及打造小米系于一體的全能型人才雷軍,即便在以往一次次成功實現了突破,完成了蛻變,然而在隔行如隔山且工業化體系要求極為嚴格的汽車領域,想繼續復制成功,這事恐怕連世界500強的企業家都未必有一半概率。
不過,無論如何,雷軍開了個好頭。小米SU7的定價堪稱為核心中的核心:標準版售價21.59萬起,Pro版售價24.59萬起,Max版售價29.99萬起。
沒有比想象中要便宜,也沒有比想象中要貴,不得不說,雷軍第一次新車出手的定價可謂恰到好處。
價格恰到好處是不是就有競爭力?這是另一個問題。就像喜歡特斯拉的仍然會繼續喜歡特斯拉,喜歡比亞迪和長城汽車的,還是會更喜歡這兩款。
米粉與雷粉們能不能撬動起整個江湖?顯然還不能簡單以“上市27分鐘,破50000臺”來定勝負。因為很簡單,消費者的情緒熱度是等待了雷軍這一汽車夢三年多,最終在甜言蜜語中獲得陶醉。
一定程度上,狂熱下訂單與冷靜后的取消訂單,都是消費者的常態兩面。雷軍更需要關注的是,在發布會結束一周,一個月,兩三個月后,更長周期,小米汽車的銷售穩定性如何?在市場上競爭排名如何?以及一旦競爭對手進一步祭出價格戰,自身能否扛住?扛不住的話,購買了的消費者價格可以保持多久?
我們期待,小米汽車的現象級營銷能對汽車行業帶來沖擊,也為競爭對手帶來壓力。每一個消費者也應該歡迎小米在汽車行業的競技,因為有新競爭者的參與加入,它可能會為消費者帶來前所未有的實惠與新的體驗。
從改革開放至今,可以說,任何行業的競爭、良性與可持續發展,必然一定伴隨著價格戰,伴隨著出局與入局,伴隨著創新與服務意識的深刻改變,伴隨著對消費者越來越友好,真正實現消費者即上帝。也因此,通過激烈廝殺后的戰場,消費者最終也塑造與投票出一批真正基因強大的企業,而他們還將繼續面臨著動態與更加殘酷的挑戰。
雷軍能不能給汽車行業帶來更大的變革?能不能帶動解決原有品牌廠家無法攻克的難題?我們不妨繼續拭目以待。
在小米贏得高光時刻的同時,威馬汽車第一次債權人會議上午9點半在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召開。
重整案材料顯示,管理人將33.76億元被確認的債權金額編入了威馬科技集團的債權表。根據重整案提及的審計報告,威馬科技集團經審計后賬面資產總額為39.88億元,負債高達203.67億元。威馬科技集團在一份評估報告中對總資產評估值為41.07億元,總負債評估值為193.05億元。
更有消息傳出,威馬內部多位高層因合同詐騙,國有資產流失,職務侵占等已經被相關部門調查,包含造成威馬停擺的核心管理層侯海靖、方某、肖某、周某(威馬N多公司的法人)、向某某等多位人員已被相關部門控制。
2024年另一家備受關注陷入困局的車企還有高合汽車。市場競爭沒有眼淚,也不相信眼淚,有時候,是曇花一現淪為威馬、高合,還是騰空一躍能復制小米手機,這都需要全要素資源的商業抉擇,成就成王,敗就敗寇了。(港灣財經出品)
聯合設立北京機器人基金,北京國管發揮戰略股東作用深度賦能首程控股(0697.HK)
?橫縱發展協同賦能,深度剖析艾迪康控股(9860.HK)的兩大成長路徑
代建多元化訴求下,深度剖析綠城管理(09979.HK)的“領路人”思維
山東國信(1697.HK)中期業績穩中有進,業務轉型與改革創新往深度推進
績后大漲逾一成,深度審視信達生物(1801.HK)的管線兌現、爆款預期和價值演繹
財季挖掘“民特估”|偉仕佳杰(0856.HK)破局深度低估,蟄伏變革創新
藥明生物分拆藥明合聯:關聯交易下的深度依賴,市場份額競技承壓
馬化騰:“民營經濟31條”具有重要的激勵和指導作用 將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深度參與“數實融合”
承壓、韌性、破局 阿里影業(1060.HK)2023財年業績深度解讀
一周IPO丨深度捆綁周杰倫!巨星傳奇通過聆訊傳下周招股;愛奇藝擬赴港二次上市
創科實業被沽空大跌之日 摩根大通席位深度介入
多點深度捆綁“物美”仍巨虧42億:高成本下,違規與投訴不斷
國泰君安(02611.HK)擬出資20億元設立海南子公司以深度參與海南自貿港建設
深度解密:從戰略布局看舜宇與誠瑞光學的“專利戰”
蔚來“牽手”騰訊 擬在智能駕駛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金風科技馬金儒:ESG已深度融入企業整體運營中
恩智浦與蔚來、小鵬汽車簽約 旨在推進電氣化領域深度合作
加拿大皇家銀行:若深度衰退來襲,油價可能跌破60美元
億航智能(EH.US)EH216-S型號合格審定工作進入深度審查階段
浙商證券:維持中航科工(02357.HK)“買入”評級 深度參與C919研制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