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周評|雷軍能否深度攪局汽車業?

港股資訊10个月前 (03-30)53
《港灣商業觀察》李鐳稍改于狄更斯那句著名的“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也是一個異常殘酷的時代”來看待今天的新能源汽車競爭慘狀,似乎很貼切。在2024年行業大打價格戰的當下,雷軍攜小米第一款新車SU7終于參戰其中。3月28日晚的小米汽車發布會,也遠比近年來手機發布會更加引流。全民熱議雷軍,你會買小米汽車嗎?歸根結底,小米汽車最核心莫過于性能與性價比,一方面汽車品質...

《港灣商業觀察》李鐳

稍改于狄更斯那句著名的“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也是一個異常殘酷的時代”來看待今天的新能源汽車競爭慘狀,似乎很貼切。

在2024年行業大打價格戰的當下,雷軍攜小米第一款新車SU7終于參戰其中。3月28日晚的小米汽車發布會,也遠比近年來手機發布會更加引流。

全民熱議雷軍,你會買小米汽車嗎?

歸根結底,小米汽車最核心莫過于性能與性價比,一方面汽車品質行不行,配置能不能在行業拿得出手,這也意味著消費者到底“感不感興趣”;另一方面配置的背面是,性價比到底好不好,能不能吸引人,能不能打動人,能不能與其他數十家頂級知名車企一較高低。

尤其是與特斯拉、比亞迪們一較高下?

雷軍說,“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有決心把小米SU7做成50萬以內最好看、最好開、最智能的轎車。”

3個有與3個最,如果作為小米汽車的廣告詞宣傳的話,恐怕“最”之類的未必能通過。雷軍需要真正履行“最”的承諾,問題是消費者買不買單?你說我家產品是全世界最好的,僅此,這并不能服眾。蘋果手機與特斯拉也無法以此說自己是行業最棒的。

外界不得而知的是,現場觀看這款車型的“蔚小理”、長城汽車、北汽集團一把手以及深耕汽車業的同行,敢不敢說,我家的汽車才是“3有與3最”的?

他們內心是否在面臨雷軍新一汽車新品時,有一絲顫抖與敬意?他們又該如何應對與反擊?

客觀而言,性能與價格兩頭壓力之下,雷軍造車所面臨的當下環境,絲毫不會比小米手機一出世時容易。

雷軍坦言,“造車三年來,我最大的感受是造車真的太難了,沒想到連蘋果這樣的巨頭都放棄了”。

那么,雷軍到底能不能把小米手機成功模式復制到小米汽車身上?

作為經商數十年,橫跨金山軟件、投資人以及打造小米系于一體的全能型人才雷軍,即便在以往一次次成功實現了突破,完成了蛻變,然而在隔行如隔山且工業化體系要求極為嚴格的汽車領域,想繼續復制成功,這事恐怕連世界500強的企業家都未必有一半概率。

不過,無論如何,雷軍開了個好頭。小米SU7的定價堪稱為核心中的核心:標準版售價21.59萬起,Pro版售價24.59萬起,Max版售價29.99萬起。

沒有比想象中要便宜,也沒有比想象中要貴,不得不說,雷軍第一次新車出手的定價可謂恰到好處。

價格恰到好處是不是就有競爭力?這是另一個問題。就像喜歡特斯拉的仍然會繼續喜歡特斯拉,喜歡比亞迪和長城汽車的,還是會更喜歡這兩款。

米粉與雷粉們能不能撬動起整個江湖?顯然還不能簡單以“上市27分鐘,破50000臺”來定勝負。因為很簡單,消費者的情緒熱度是等待了雷軍這一汽車夢三年多,最終在甜言蜜語中獲得陶醉。

一定程度上,狂熱下訂單與冷靜后的取消訂單,都是消費者的常態兩面。雷軍更需要關注的是,在發布會結束一周,一個月,兩三個月后,更長周期,小米汽車的銷售穩定性如何?在市場上競爭排名如何?以及一旦競爭對手進一步祭出價格戰,自身能否扛住?扛不住的話,購買了的消費者價格可以保持多久?

我們期待,小米汽車的現象級營銷能對汽車行業帶來沖擊,也為競爭對手帶來壓力。每一個消費者也應該歡迎小米在汽車行業的競技,因為有新競爭者的參與加入,它可能會為消費者帶來前所未有的實惠與新的體驗。

從改革開放至今,可以說,任何行業的競爭、良性與可持續發展,必然一定伴隨著價格戰,伴隨著出局與入局,伴隨著創新與服務意識的深刻改變,伴隨著對消費者越來越友好,真正實現消費者即上帝。也因此,通過激烈廝殺后的戰場,消費者最終也塑造與投票出一批真正基因強大的企業,而他們還將繼續面臨著動態與更加殘酷的挑戰。

雷軍能不能給汽車行業帶來更大的變革?能不能帶動解決原有品牌廠家無法攻克的難題?我們不妨繼續拭目以待。

在小米贏得高光時刻的同時,威馬汽車第一次債權人會議上午9點半在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召開。

重整案材料顯示,管理人將33.76億元被確認的債權金額編入了威馬科技集團的債權表。根據重整案提及的審計報告,威馬科技集團經審計后賬面資產總額為39.88億元,負債高達203.67億元。威馬科技集團在一份評估報告中對總資產評估值為41.07億元,總負債評估值為193.05億元。

更有消息傳出,威馬內部多位高層因合同詐騙,國有資產流失,職務侵占等已經被相關部門調查,包含造成威馬停擺的核心管理層侯海靖、方某、肖某、周某(威馬N多公司的法人)、向某某等多位人員已被相關部門控制。

2024年另一家備受關注陷入困局的車企還有高合汽車。市場競爭沒有眼淚,也不相信眼淚,有時候,是曇花一現淪為威馬、高合,還是騰空一躍能復制小米手機,這都需要全要素資源的商業抉擇,成就成王,敗就敗寇了。(港灣財經出品)

标签深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todayusstock.com/news/436533.html

相关文章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