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科夫控盘法(高段位版):使用二次测试来确认主力资金是否入场
本内容更适合有一定威科夫跟庄理论的朋友阅读,文章涉及的PS、SC、AR、ST,分别是指:主力的初次入场(ps)、主力故意制造的恐慌性抛售(sc)、主力入场后的市场反应自然反弹(ar)、二次测试(st)。我们有头条文章系列介绍这些基础内容,您可以点击括号内的链接回看学习(连载)威科夫控盘法基础篇01期:庄家的初入场——初始支撑PS)
⾯对具体的价格图时,公众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蜡烛形态及其后果,或者指标组合及其后果。这种分析⽅法最根本的弊病在于其判断的根据:表象(蜡烛或指标形态)。⽐如你问他们上涨(或者下跌)的原因以及未来⾛势的时候,他们会说:某某⼏何形态告诉我们……或者某某均线如何如何,或者MACD如何交叉或开⼝等等。如果市场简单到可以利⽤表象就能准确判断的话,那么所有参与者都是赢家,那样市场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为市场的存在需要公众前仆后继地贡献资⾦。
图一
与公众不同,赚钱的炒家的判断依据是价格背后⽔更深的地⽅。他们也看价格形态,但是通过形态他们剖析其背后的⽜熊⾓逐,⽐如谁主导了这个形态的形成过程,促成这个价格形态的意图,以及这种形态带来的卖压和买压的变化。
我们在文章中经常提到二次测试(ST)。二次测试(ST)的作⽤是确认,这个确认不是确认具体的价格形态或者指标形态(表象),⽽是确认买⽅和卖⽅的压⼒,市场参与者的意图,以及供求关系。⽐如恐慌性抛售(SC)这种⼤规模抛售的背后有⼀种⼒量的转换:既然当天有如此巨⼤的成交规模,说明巨量卖盘流⼊市场,同时有巨量买盘接收。那么在这两种巨量参与之间,我们更注重买⽅的巨量参与,因为熊市中出现买⽅的巨量参与,说明价市场在下跌过程中遇到了需求(并且需求正在努⼒战胜供应),这是我们真正要截取的市场背景信息,也是我们判断的依据。这也是公众和专业炒家的区别所在。
图二
我们看图二(所有的图二都是同一个图),⼤家在看下⾯的解释之前,先尝试着找⼀下PS(初始支撑), SC(恐慌性抛售), AR(自然反弹), ST(二次测试)。在需求初次进⼊市场之后,市场中的卖盘是什么情况呢?SC这种⼤规模的抛售已经把⼤部分公众吓跑了吗?能够回答以上问题的是二次测试(ST)。如果ST的过程是缩⼩的成交量和价格波动,说明⼤部分公众已经在SC中投降了(筹码卖给了主力资金),已经没有⼤规模的卖盘参与下跌了,从⽽证实两件事情:
(1)熊市暂时停⽌,因为能够导致熊市继续的卖盘的压⼒已经不⾜。
(2)初次⽀撑得到了巩固。
下⾯我们看分析。
图二
如图2所⽰,价格跌到了1的那⼀天,成交量猛增,我们的第⼀个反应是价格下跌中遇到了第⼀次⼤规模需求 (PS),⾄于这个需求起多⼤作⽤,是否能持续下去,以及供应是否在需求的扩⼤下逐步稀少,是我们后⾯的观察重点。
市场经过⼏天休息之后,再次⼤规模下跌,这是继初次⽀撑之后,卖盘再次⼤规模流⼊市场2,我们知道紧跟初次⽀撑(PS)的是恐慌抛售(SC)。SC告诉我们需求还在持续扩⼤(主力资金继续接盘)。那么在需求持续扩⼤的情况下,市场上是否还存在⼤量浮动供应(卖盘),这个确认留给二次测试ST!(我们需要的信息是供应进⼊短缺状态,这样下跌就会暂时停⽌,为价格进⼊吸筹和上涨创造了平台)。
图二
3是SC之后的⾃动反弹(AR),3-4的成交量递减说明随着价格下跌,卖盘逐步减少。特别是3-4这⼏天的收盘价⾮常接近,说明卖压减⼩,前⾯形成的⽀撑(2的底部)不会受到威胁。4(ST)的成交量回答了上⼀段末尾的问题:熊市暂时终⽌,市场上的浮动供应已经逐步稀少,原来象SC那种⼤规模抛 售⾏为已经不复存在。
图二
有人会说ST可能是下跌中继,解答这个问题不难。我们⾃⼰必须清楚知道这个怀疑根据来⾃哪⾥:
(1)是来⾃⾃⼰的主观思维或想象?主观思维不是判断市场的根据,是⼈为的想当然,市场不会理会您怎么想的;
(2)是市场自身行为告诉我们这⾥是下跌中继吗?但是此处的市场⾏为告诉我们: 促使价格下跌的动⼒已经⽆法恢复(要是3-4这个下跌带来⼤规模卖盘,说明下跌还可能继续。可是4 的成交量告诉我们,价格跌到它的底部的时候,没有⼤规模卖盘流⼊市场,也就是说,能够使下跌中 继成⽴的动⼒没有出现)。
知道了判断根源,对⾃⼰怀疑的东⻄就清楚了。⼤多数的怀疑来⾃表象:⽐如蜡烛形态,以及每个指标信息不⼀致(⾃相⽭盾)等等,此刻需要静下⼼来,深度剖析产⽣怀疑的根源:⼈的情绪和主观思维。
图三
在一个供应短缺的市场,如果人们需求还很大,其结果是什么?竞价上涨。
图三中4(ST)反映出供应短缺,5反映出有需求,它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开盘后价格下跌,卖盘很大(成交量),然而这么大的卖盘没有导致价格大幅度下跌,反而收在中点之上。是什么力量挡住这么大的卖盘力度?是需求,价格下跌过程中,遇到巨大买单流入市场,完全吸收了当天的巨大卖盘,导致收盘离开底部。这一天的市场信息是,卖盘还是没有能力恢复力量,不过收盘离开顶部,也反映出卖压没有完全减退。
图三
在5的这一天收盘后,我们应该这样准备交易计划:价格要想继续上涨,这个卖压必须消失,能够导致卖压消失的价格行为是无量(或量递减)回落。相反,如果价格要恢复熊市下跌,这个卖压必须有更多的卖盘支持并跟随流入市场,其市场行为是放量(或量递增)回落,同时创新低幅度要大。带着这种思想准备(有备无患),我们观察后市情况。
图三
5-6的回落成交量递减,符合我们的分析:卖压在减弱,价格上涨概率大于下跌。我们可以入场做多,在供应依然短缺的背景下,如果需求还在,价格会继续上涨。6-7的上涨成交量递增,而且创新高步伐稳健,我们的直接反应是:需求依然很大,并且完全占了上风。这里有个障碍,就是7这一天,它类似5,高成交量没有造成好的收盘,反映出市场还有部分浮动供应给上涨造成压力。要想价格继续上涨,这个浮动供应必须清除。8完成了清除浮动供应的任务,它的高量长阳反映出的信息是:无论当时市场有多少浮动供应,现在全部被买家吃掉(人们的购买动力非常大,或者说需求强劲)。
图三
看到这种强劲的需求后,我们的预测或者交易计划就好办了,只要出现无量回落(说明供应短缺)的ST,我们立刻进场做多。接下来9和10给了我们扣扳机的入场机会,因为其成交量告诉我们供应短缺,是成功的ST。
文章中我们提到了两次入场机会,每一次入场后都应该放好条件止损单,止损很重要。交易的利润来源于通过设置止损尽量做正确的交易。
理查德 · 威科夫(1873年–1934年)是20世纪初股票市场的技术分析的先驱。他和道琼斯、江恩、艾略特和美林一起被认为是技术分析的五大巨人。威科夫 从15岁开始在纽约股票经纪公司担任报价员,然后在二十多岁时成立自己的公司。他出资发行了《华尔街杂志》,并担任编辑和撰稿人近20年。《华尔街杂志》在鼎盛时期的订阅量达到了20万。威科夫本人是市场忠实的学生,一名积极的交易员, 并执着、精通盘口的解读和市场分析。他采访了当时股票传奇大师,包括JP摩根和杰西·利弗莫尔,并结合了他们的交易方法,形成了一整套的市场交易理论, 包括原理、规则、交易技术、资金管理、和交易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