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与a16z摒弃分歧,共同呼吁反对人工智能监管
大科技公司联合呼吁放宽监管,以保护自身利益
引言
近期,两大科技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力量——大型企业和初创公司,联合呼吁政府停止考虑可能影响其财务利益的监管措施,声称这是对“创新”的威胁。
各方立场
这份联合声明由著名投资公司a16z的合伙人Marc Andreessen和Ben Horowitz,以及微软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和首席法律官Brad Smith共同发出。尽管这四位代表了不同的利益,但他们宣称关注的是初创公司的利益。
监管法案争议
这场争论的中心是加州提出的SB 1047法案,该法案被指控为对初创企业的“倒退税”,并被Andreessen等人描述为大型科技公司对小企业的“公然监管捕获”。然而根据TodayUSstock.com报道,实际上该法案对小型模型和初创公司影响微乎其微,因为法案明确给予他们保护。
利益冲突
Andreessen和Horowitz的立场与大科技公司密切相关,而这些公司在国家层面上对监管措施进行游说,利用其资源和影响力维护自身利益。虽然他们声称支持“小科技”,但其游说行动却弱化了法案的正面影响。
政策主张
他们呼吁“采取基于科学和标准的监管方法”,强调监管应该针对技术的应用和滥用,而非主动监管。他们建议,只有在利益超过成本的情况下才应实施监管,暗示对大型企业的偏袒。
更有争议的是,他们主张“机器有权使用数据”,认为软件和人一样应当有权获取信息。此观点忽视了知识创造的真实成本,试图推动对知识产权的弱化。
编辑总结
这些政策主张显然是大型科技企业试图逃避监管责任,维护自身利润的表现。虽然一些建议如数字素养和开放数据的支持表面上看似积极,但实质上反映了大企业对政策的操控意图。
名词解释
- 大科技公司(Big Tech):指在科技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几大企业,如谷歌、亚马逊、苹果、微软等。
- 初创公司(Startup):指新成立的企业,通常以创新产品或服务为基础,寻求快速增长。
- SB 1047法案:加州提出的监管法案,旨在规范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指由个人或公司创造的原创性作品的法律保护。
相关大事件
- 2023年11月:多位科技行业领袖联合发表声明,呼吁政府停止对新技术的监管,试图影响SB 1047法案的推进。
微软投入数百亿美元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因AI服务采用速度低于预期,股价较高点回落10%,市场期待2025年收入与增长双驱动
微软起诉黑客团伙盗用API密钥,绕过安全防护生成有害内容,强化Azure OpenAI服务安全
微软承诺30亿美元投资印度AI领域 助推全球技术版图
AI基础设施需求激增驱动市场增长,微软与Lam Research迎来2025年投资新机遇
微软计划本财年投资800亿美元建设AI数据中心,美国科技竞争力迎新高峰
微软停止Skype充值与电话号销售,推动订阅模式转型,可能影响3600万日活跃用户并削弱其市场份额
谷歌要求拆分微软与OpenAI云协议,呼吁打破市场不公平竞争
美国批准微软向阿联酋出口AI芯片,推动技术合作同时强化国家安全管控
沃尔玛、英伟达与微软IPO后回报率突破百万,长线投资再证明复利效应的威力
美国FTC对微软展开广泛反垄断调查,可能改变云计算和AI市场竞争格局
美国感恩节前市场谨慎交易,日元回吐涨幅,微软遭遇反垄断调查
微软因巴勒斯坦悼念活动解雇员工,反映科技企业面对内部异议的管理挑战
微软首席执行官薪酬激增63%至7910万美元,反映公司在生成性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地位及市场信心的提升
微软宣布60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并提升季度股息,凸显对人工智能投资的持续承诺
微软在监管审查中放弃 OpenAI 董事会观察员席位
Occidental 旗下 1PointFive 将向微软出售碳信用额
硬件修改和盗版软件给微软(MSFT.US)带来了轻微的优势
微软(MSFT.US)推出 Copilot Pro 以吸引更多用户
微软(MSFT.US)宣布新的欧盟数据计划
微软(MSFT.US)能否超越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