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美股網>財經要聞>Magna:重視技術創新的杰出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Magna:重視技術創新的杰出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導讀

在綠色能源日受關注的當下,傳統汽車行業掀起電動化革新,Magna International(簡稱Magna)便是這股潮流中的佼佼者。該公司是加拿大的國際性汽車零配件制造商,擁有遍布全球28個國家的91個產品開發和銷售中心、340家制造工廠以及超過16萬名員工,其客戶包括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克萊斯勒、大眾汽車、寶馬汽車等。Magna積極推行“電車戰略”,并推廣其創新型駕駛輔助技術。在此戰略框架下,作為一家歷史悠久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除了自身的技術升級,近年來在投資并購領域也做出了諸多舉動,充分展現了這家傳統企業重視技術創新的決心及思路,值得市場關注與借鑒。

【中國金融案例中心 文:邱思睿 編輯:謝彬彬 】

Part 1 公司簡介

Magna International(簡稱Magna,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代碼:MG)是一家移動技術公司和汽車供應商,從事車身外觀、結構、動力、視覺和座椅方面的業務。公司成立于1957年,發展至今在全球28個國家擁有91個產品開發和銷售中心、340家制造工廠以及超過16萬名員工。公司的普通股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MG)和紐約證券交易所(MGA)交易。創始人Frank Stronach CM 是與奧地利和加拿大均有淵源的商人和政治家,同時也是另外兩家企業Granite Real Estate 和 The Stronach Group的創始人。

1.1 發展歷程

65年前,Magna在一間車庫中誕生。1970年,Magna的銷售額已超過400萬美元。此后的十年,Magna銷售額達到1億美元,年平均增長達38%。在進軍汽車座椅領域后,Magna開始采用反應注射成型(RIM)工藝生產保險杠。在此后的十年中,Magna又實現了9倍的銷售額增長并達到10億美元。九十年代,Magna將管道工程行業的液壓成型技術用于汽車領域,開發了生產卡車車架的高壓工藝,并以此獲得了行業內最大的一份合同。與此同時,Magna具備了整車制造能力,銷售額超過90億美元,年平均增長達22%。2010年,公司在全球銷售額達241億美元;直到2021年,公司全球銷售額達362億美元。

過去二十年中,Magna通過多次重點收購實現了有機發展,為市場推出復合材料尾門,引領后視攝像頭產業,并加速發展動力總成系統業務。如今,Magna是汽車領域是全球最大的供應商之一。

圖1 Magna發展歷程

(資料來源:Magna公司官網)

1.2 業內地位

Magna是全球領先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常年位于汽車配套業務營收排行榜的前列。在《美國汽車新聞》(Automotive News)發布的2022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上,Magna排名第四。前5名分別是Robert Bosch(博世)、Denso(電裝)、ZF Friedrichshafen(采埃孚)、Magna International(Magna國際)、Aisin Seiki(愛信精機),榜上排名最高的三個中國企業是第十六位的延鋒(Yanfeng,營收137.57億美元),第四十位的北京海納川(BHAP,營收 59.68億美元),以及第五十位的中信戴卡(CITIC Dicastal,營收 43.11億美元)。

表1 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排行榜前五名(2022)

(資料來源:Automotive News)

Part 2 商業模式

2.1 產品特點:創新技術

Magna的產品能力包括生產車身、底盤、內飾、外飾、座椅、動力總成、電子、視覺、封閉和車頂系統和模塊,以及整車工程和合同制造。Magna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領域供應商之一,還是一家移動技術公司。公司在設計、工程和制造方面的系統方法幾乎涉及到汽車的每一個方面,支持在尋求轉型的汽車行業中推進移動性。作為老牌的汽車零件供應商,Magna依然重視研發投入,公司當前公開的三大創新產品包括電池盒、Etelligent動力系統以及司機監控系統。

表2 Magna創新技術產品概覽

(資料來源:Magna 2021年年報)

2.2 戰略方向:電車合作業務

Magna承諾,到2025年在歐洲和2030年在全球的運營中實現碳中和。因此,Magna特別強調了其產品專注于環保的創新。例如,EtelligentReach 是一款純電動驅動解決方案,配備兩臺電動驅動系統,可以助力大型車實現最大的駕駛性能和能源效率。另一個命名為EtelligentForce的產品則指代一款純電動動力總成解決方案,可以用于客車和輕型商用車,即使在純電動模式下也能將車輛的載荷能力及拖拽能力得以充分發揮。此外,eBea電動車橋取代了傳統的梁式車橋,避免對現有平臺進行昂貴的重組,同時減少開發時間,從而加快這種車型的電動化過渡。

表3 Magna的電車合作業務

(資料來源:Magna 2021年年報)

Magna和眾多車企的合作十分深入,甚至包括整車制造。奔馳G級、全新寶馬5系、捷豹E-PACE、i-PACE等眾多國際一線高端品牌高端車型便出自其地處奧地利格拉茨的Magna整車制造工廠。2019年1月 ,Magna在歐洲地區以外的第一家整車制造合資工廠(包括沖壓車間、車身車間、涂裝車間和總裝車間四大工藝)——北汽藍谷麥格納(Magna)高端新能源汽車制造基地落地中國鎮江,用于北汽集團旗下新能源汽車品牌ARCFOX 極狐產品的投產,包括阿爾法S和阿爾法T兩種車型。

2.3 專業亮點:ADAS駕駛輔助系統

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ADAS)是一類綜合技術,該系統利用安裝在車上的各式各樣的傳感器(如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單\雙目攝像頭以及衛星導航等),通過在汽車行駛過程中感應周圍環境,同時收集數據,進行物體的辨識、偵測與追蹤,并結合導航儀地圖數據,加以運算與分析,從而讓駕駛者預知可能發生的危險,并增加汽車駕駛的舒適性和安全性。Magna表示其在ADAS方面近期取得的進展包括從一家歐洲的全球原始設備制造商那里獲得先進的攝像頭新項目,擴充相關業務板塊的員工數量;以及與一家德國汽車制造商合作,完成業界首個綜合駕駛和乘員監測系統。

此前,在雷達技術方面,Magna同半導體技術初創公司Uhnder合作推出了ICON雷達——通過與初創企業的低調合作,把握獲得飛躍性提升的市場機會。Magna的技術突破方式是通過將雷達解決方案中的芯片技術從模擬轉換為數字。搭載ICON雷達的車輛可以在短距離和長距離內感應移動或站立的物體,無論物體大小它都能識別,例如150米處的行人和300米以外的車輛。與目前其他的現有技術不同,數字雷達技術可在四個維度(垂直角、水平角、距離和速度)上連續掃描周圍環境,從而獲得比模擬雷達更好的分辨率和對比度。

2022年11月,在與美國電動車創業公司Fisker的合作下,Magna正式將數字雷達技術推向市場,順利量產了全球第一款使用數字雷達技術的車型——Fisker Ocean運動型多功能汽車,售價在37499~68889美元之間,并在30天內售罄。據公布的數據來看,該車型在2023年一季度的產能估計達300臺,隨著工廠磨合產能也將快速爬升,后續的季度產能分別是8000和15000臺,最終2023年預計總產能將達到42400臺。

此外,Magna也與硅谷的機器人公司Cartken建立了合作,計劃生產一批自動送貨機器人。這些機器人正在密歇根州的Magna工廠建造,并將很快為世界各地的企業提供自主的最后一英里交付。

2.4 業務擴張:投資與并購

圍繞著Magna的戰略布局,公司在近年對相關產業不同規模的公司進行了投資和并購。2022年1月,Magna公開收購了共同參與ADAS領域創新研發的自動駕駛公司Optimus Ride。此外,Magna對于Google旗下自動駕駛企業Waymo的投資也值得注意。而在創新研發上的需求之外,也可以推測出該公司并購的其它目的多數圍繞著Magna的技術優化及制造效率展開(例如照明生產、座椅生產及控制軟件等)。同時,這些交易也符合Magna在人工智能方面深度探索的戰略。值得一提的是,Magna在共享汽車和單車領域也分別對Lyft和Yulu進行了投資。Magna亞洲區執行副總裁弗蘭克·歐博恩(Frank O 'Bone)曾公開表示,公司在投資方面更加關注四大版塊如何能夠通過協同效應來實現提升,而并非僅在某些業務版塊實現快速提升。同時,公司不希望某些版塊存在滯后現象。

表4 Manga近五年的投資與并購交易

(資料來源:Capital IQ、Crunchbase.com)

Part 3 財務狀況與資本市場表現

3.1 營收與利潤情況

當前,Magna在汽車配件產業出于全球領先地位。從2018年至今,Magna一直有著出色且穩定的營業額——即便在全球工業制造均受沖擊的2020年,也超過了400億加幣——隨后在次年Magna的利潤即得到明顯反彈。

根據Magna公開的2021年財務數據,其主營業務板塊“車身外形與結構”、“動力和視覺”、“座椅系統”以及“整車制造”分別銷售額達到約145億、113億、48億以及61億加幣。由此可以看出,公司收入來源最高的板塊依然是車身外形與結構,以及動力和視覺相關的配件銷售。

另一方面,為Magna帶來最多收入的六大合作車企是寶馬、戴姆勒、通用汽車、Stellantis、福特公司以及大眾汽車——其中針對寶馬的銷售額最高,達到了57億加幣;大眾汽車的銷售額最低,但也達到了27億加幣。此外,其他車企一共為Magna貢獻了超過80億加幣的營業額。

3.2 資本市場表現

作為一家成熟的上市公司,通過觀察Magna近五年的股價記錄可以看出,除了2020年初的驟降以及其在此后一年多時間中的明顯上升外,到2022年底Magna股價依然在每股60~80加幣的區間徘徊,并沒有過于戲劇性的情景出現。2020年的驟跌與Covid-19疫情爆發的時間吻合,而作為一家全球化程度極高的工業制造企業,Magna的股價在當時隨市場波動也可以稱為合理。

由于Magna同時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及紐約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表5及表6統計并展示了在2021年四個季度中,Magna分別在兩個交易所股價范圍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盡管這兩個市場以及貨幣單位有所不同,但是市場對于Magna的表現而在股價上進行的反應,在趨勢上基本趨同。

為了更好比較Magna在業內的指標水平,表7根據Eikon金融數據庫同業企業列表對比了Magna和同業企業在企業價值與收入倍數、市盈率、價格收入比方面的比值。其中,Linamar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上市,Aptiv則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以2022年9月29日的數據為基礎,Magna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的市盈率為8.15,在納斯達克的市盈率為21.27。Magna市盈率數據與同在多倫多上市的另一家汽車零件制造商Linamar的該指標(7.52)相比差距不大。

Part 4 挑戰及展望

對于Magna而言,公司面臨強烈的汽車行業風險。汽車零件制造商的生產量經常受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包括經濟狀況、勞動力移動性、關稅、商品價格、供應鏈和基礎設施,例如半導體芯片的短缺影響了全球汽車生產量。2020年,新冠疫情對Magna業務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總體汽車銷售水平也受到消費者信心水平變化的顯著影響,而消費者信心水平又與消費者觀念和工作、生活、家庭等變化趨勢息息相關。此外在監管層面,與環境排放和安全標準有關的變化也可能會要求Magna需對廣泛業務中的一些細節做出調整。

隨著電車趨勢的加快,Magna已意識到行業中誕生了許多具有潛在顛覆性的企業,但也認為,現在預測這些電動車原始設備制造商中將在未來成為行業領軍者的企業依然為時過早。而在這一趨勢下,Magna將車輛電動化視為一個重大戰略,且不否認在這一領域面臨的潛在風險。Magna認為,雖然公司正在與一些新興的以電動車為重點的原始設備制造商建立業務關系,但并沒有與所有新興的原始設備制造商建立關系,并且這種關系也沒有像與其他傳統客戶建立的那般完善。因此,如果Magna過分增加對新興原始設備制造商的關注,并取得商業成功,或將對其長久性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從現有發展來看,無論從產品覆蓋還是營收能力,目前的Magna在世界汽車零件制造領域仍處于當之無愧的第一梯隊。在業內數十年的成功積累已使得Magna具有規模化的優勢,而圍繞產業的全面布局也使Magna具備平臺化的能力。而在探索未來的層面,Magna也通過行動展現了其對電氣化戰略的重視。此外,對創新企業的持續投資也加強了Magna的技術儲備。無論在特定配件的細節創新還是與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汽車制造商進行整車業務合作,Magna都在多元業務的審慎發展中展現了迎接行業新趨勢的自驅力。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中國金融案例中心 發表,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友情提示:
1、本網站內容和圖片僅為個人學習、研究公益之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馬上處理。
2、本網站所刊載的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用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領取福利,關註https://twitter.com/TodayUSStock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