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美股網>港股>中資股動態>比亞迪:用采購壓價消化補貼退坡,明年年產要到 400 萬輛(電話會紀要)

比亞迪:用采購壓價消化補貼退坡,明年年產要到 400 萬輛(電話會紀要)

以下是比亞迪 2022 年財報的電話會紀要,如參考海豚君本期的財報解讀,請移步《撕標簽時刻:比亞迪要迎來賺錢機器的華麗轉身?》

一、管理層核心信息發言:

1)繼續研發是核心,戰略規劃是方向。

2)2022 年 7 月新能源車市占率接近 29%,海豹、騰勢 D9,唐 DM-p 已于下半年上市。海豹、ATTO3、海豚明年批量銷售。

3)預計 2023 年,部分車型搭載英偉達芯片。海外市場方面,比亞迪已進入荷蘭、瑞典、德國、泰國、哥斯達黎加,8 月進入日本市場。

二、分析師問答:

Q:第一個問題,我感覺市場對需求的認知分化比較大,整個股票市場的 BETA 是往下走的。請問一下能否給我們一些指引,我們現在市場的需求是怎么樣的?

A:中國新能源汽車代替燃油車的速度應該說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當然這是多重因素疊加的,包括油價的上漲,新能源車第一批使用者口碑的傳播,以及新能源車在很多方面的性能確實超越了燃油車。

這些因素的疊加使得中國新能源車的大平臺會越來越高。從車展也能夠看出來。前幾天的成都車展,以新能源車為代表的展臺人山人海,傳統車的一些品牌則是冷冷清清。這相當于一個密閉的空間,一天有幾萬人參加車展,而這些人都是未來 18 個月要買車的。通過這些數據就可以判斷未來 18 個月,老百姓購買汽車的需求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特別是年輕的購買群體更加愿意選擇新能源車。在這新舊變換的時候,以比亞迪代表的新能源車企獲得了很好的成長機會,尤其是比亞迪之前推出了 DMI 超級混動、刀片電池、e 平臺 3.0 + CTB 等新技術。

比亞迪今年確實出現了供不應求,我們在手的訂單很多,每個月還有很多新增的單子。大部分都是合資品牌的車主轉成比亞迪,比如現在手頭訂單 70 萬臺。

我們很多店都在全力交付。四川重慶的限電導致我們重慶的電子廠差不多停止運作了一周周,四川和重慶的供應商受到影響很大,而江蘇的疫情也是防不勝防。作為管理層,我們現在堅定的是怎么去抓交付,怎么把每一個產業鏈給他搞齊,把貨給他追回來,加班加點,生產滿足需要。

目前,合肥基地已經開始每個月在增加產量,濟南基地大概在 11 月份開始進入量產,這樣就把公司的產能再擴大。我們預計 8 月的交付會高于 7 月。我們 Plus 店的需求一個月大概是五六萬,但是我們供給只能供到三四萬每個月,所以我們現在加大產能,計劃年底做到 28 萬每個月。當然產能能否達到預期,還是涉及到疫情、供應量的問題,管理層會盡最大努力來滿足這個需要。

Q:如果年底做到單月是 28 萬,基本上年化率就是 300 多萬的規模。請問明年新能源乘用車整個市場歸母有多大?我們的銷量目標大概是多少?純電動和 PHEV 這個比例還是五五開嗎?其次關于訂單,意思是說我們上個月的未交付訂單是 80 萬臺,到現在的未交付訂單大概是 70 萬臺,期間少了 10 萬臺,是這樣的概念嗎?還是就是說上個月也是 70 萬臺,現在也是 70 萬臺,我們該怎樣去理解?

A:今年全國的交付量應該在 600 萬臺,600 萬實際上占了中國市場的保有量的 30%,因為中國總計也就是 2000 萬臺。當然這里還有很多未交付的單子,像我們也好,特斯拉也好,很多廠家都手上有大量的這個未交付的單子,因此實際的這個滲透率還要更高。假如今年完成 600 萬臺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我相信明年應該在 900 萬到 1000 萬的這個水平。當然這還是要取決于供給。現在看來,需求是越來越旺盛的,因為新能源車的體驗很好。電動車和燃油車的體驗差距比較大,無論從智能化的程度,從屏幕的大小、屏幕的數量,再到使用成本的降低,以及綠牌等等。

至于比亞迪,我們新增單子每個月也都在漲,大概是在 70 萬左右的未交付訂單水平,有些可能交付在六月,但有些可能在退單。這個量到 11 月、12 月可能還會漲很多,因為今年有退坡,退坡之前,很多人可能會加速地購買。因此我們要提高產能。

Q:通過指引可以看出您對明年的整體行業和出貨比較的有信心的。但明年補貼退坡以后,消費者的購買熱情可能會消減,今年抬升的單車利潤也會被補貼退坡削減。補貼之后的部分退坡是不是要從利潤方還給消費者?

A:我們可以通過規模效應、通過提價或者競爭性的采購來應對政策退坡。通過競爭性采購我們每年原材料降價在 3%-5%,一般情況下都是 5%。尤其是比亞迪規模很大,5% 的成本下降就差不多可以吸收掉 7000 元。當然比亞迪規模越來越大以后,各種折舊的分攤,銷售的分攤,研發的分攤可以使得毛利率逐月提升。

另外比亞迪唐、漢的量越來越大,銷售結構也越來越越優化。在需求很旺盛的情況下,漲價后的訂單不但不少還在漲,這是因為行業有協同效應,大家應該都在漲。從數據上看的話,我相信比亞迪完全可以去消化吸收退坡,獲得利潤的提升。

Q:現在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的需求都非常旺盛,在二季度的收入和利潤里面,弗迪外銷能帶來多大的貢獻?明后年的弗迪的產能規劃和動力儲能電池外銷的比例能夠達到多少?

A:比亞迪的增長拉動弗迪的快速成長,我們去年準備不夠,造成今年很大的尷尬。總結經驗,根據市場的需要、車展的情況,我們分析明年中國的需求很大。坦率的說,比亞迪乘用車的量很大,但后面的增長不可能那么快了,因此會有一些資源騰出來進行外銷。弗迪明年的主要產能還是內部,后年外部供應可能會多一點,這個我們目前的總規劃。

Q:在過去一兩年,比亞迪在智能化上面相對謹慎,以安全為第一導向。站在現在這個時點上,我們會在智能化上做出怎樣的規劃?

A:硬件、軟件方面,我們一直在研發,明年或者今年年底會慢慢推出解決方案。明年比亞迪推出一些高端車型,這些高端車型會帶有高級輔助。因為目前法規的限制,我們只能在駕駛輔助上面做一些文章,讓駕駛者能夠減少車禍,減少疲勞,這是我們目前的重點。

Q:如何看待混動車型在下半年、明年的競爭格局?純電動和混動大概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一個比例?

A:比亞迪對中國市場做了充分的調研,我們覺得中國仍然有接近 50% 的屬于新購車,另外一半的話屬于換購或者增購。作為家庭第一部車,要考慮到長途,因此純電并不好,插電才是這一部分群體最滿意的。因此比亞迪通過多年的努力,形成了 DMI 這個產品,獲得了成功。

混動有三個門檻:

(1)第一是技術,春夏秋冬都有很多實驗要去做。比如冬季至少要做兩輪實驗,才能把所有的問題解決掉。

(2) 第二是成本,我覺得我們的友商在成本方面面臨一道坎;

(3) 第三是產能,我們這兩年費了很大勁解決了 DMI 的產能,但產能爬坡還是很困難。

插電轉化成純電取決于中國對充電端的建設,以及老百姓的里程焦慮,里程焦慮解決后,插電可能就慢慢轉成純電了。

但我相信中國估計至少還有三到五年才能夠從插電慢慢轉向這個純電。

Q:比亞迪進軍的海外市場包括南美,東南亞還有歐洲,但是沒有美國市場,最近美國也提出來反通脹法案,所以您是怎么看待美國市場的?反通脹法案對電動車的整個產業鏈的影響會有多大呢?

A:美國的反通脹法案提到,針對新購電動車車主 7500 美金的補貼是只補貼給在美國生產的汽車,以及在美國生產的電池,同時這個電池里面要裝美國的原材料。基于這種法規,中國企業就很難在美國再做下去了,所以比亞迪暫時放棄了美國的市場。

Q:中國消費者本身的偏好是在時刻變化的,請問未來如何繼續保持在國內的競爭地位和市占率?

A:產品技術應該是最主要的因素,特別是年輕群體,他們越來越注重產品技術。比亞迪在產品技術上一直有領先和創新,特別是我們的 DMI 超級混動,e 平臺 3.0,CTB 等技術,以及漢、宋 plus 這些車的口碑也都非常好。我覺得只有產品或技術的領先,才能保持長期的領先。

Q:今年年底和明年的整車產能、電池產能的規劃大概是多少?其次,海豹這款車熱度很大,但是展示較少,請問能否分享一下相關進度?

A:去年對市場的估計不足,造成我們今年很被動,交期很長導致經常被投訴。今年我們做了很好的準備,我相信明年的電池、功率半導體、車產能同步地增長。明年我們計劃做到 400 萬臺,電池準備做到 300GWh 甚至更多。其次,車規半導體、電機電控也都同步起來,滿足明年的總需求。

海豹目前熱度很高,我們的交付壓力很大,但這個月還是交付了 1000 多臺。最近停電、疫情等問題,使得海豹的產業鏈受到一些壓力,我們也在有意地放緩這個新產品,優先保證老產品的交付。

Q:比亞迪在 DMI 戰略上非常成功,您覺得電動車領域下一個跨越式的進步可能會在哪一塊?

A:2024 年我們會推出 DMI 第五代,比第四代會有更低的油耗,更加基層的設計。無論從性能、成本,還是從技能化程度,都要比現在的 DMI 更好。

當然后面還有很多新技術,我們明年推出比亞迪最高端的品牌,該品牌會有百萬的售價以及與百萬售價相匹配的高端技術。

本文的風險披露與聲明:海豚投研免責聲明及一般披露


友情提示:
1、本網站內容和圖片僅為個人學習、研究公益之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馬上處理。
2、本網站所刊載的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用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領取福利,關註https://twitter.com/TodayUSStock

相关内容

  • 君圣泰醫藥遞表港交所主板 專注于開發代謝及消化系統疾病療法

    智通財經APP獲悉,據港交所12月4日披露,HighTideTherapeutics,Inc.(君圣泰醫藥 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UBS瑞銀集團、華泰國際、中信證券為聯席保薦人。據招股書,君圣泰醫藥是一間生物制藥公司,專注于就代謝及消化系統疾病的治療發現、開發及商業化多功能及多靶點療法。公司已自...

    12-05 08:04新股資訊
  • 瑞銀發布研究報告稱,維持敏華控股(01999.HK)“買入”評級,認為不利因素可能已消化

    瑞銀發布研究報告稱,維持敏華控股(01999.HK “買入”評級,認為不利因素可能已消化。預期2024及25財年每股盈測分別為0.58元及0.53元,目標價由9.2港元下調至6.3港元。 截至2023年12月1日收盤,敏華控股(01999.HK 報收于5.16港元,下跌1.34%,換手率0.33...

    12-04 11:29港股評級
  • 美股尚未完全消化風險 高盛建議減持科技股增配防御性股票

    智通財經APP獲悉,不斷上升的利率和經濟增長進一步減速的風險,正促使高盛將其股票投資組合配置轉向更具防御性的頭寸。策略師David Kostin表示:“短期和長期股票的表現表明,股市尚未對已經發生的利率變動作出反應。我們的增持建議是增加防御性,在通脹和利率走高的環境下,盈利和估值面臨重大風險&quo...

    10-24 10:05財經要聞
  • 橋水:美股尚未消化美國經濟放緩的影響

    智通財經APP獲悉,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負責可持續發展的聯席首席投資官Karen Karniol-Tambour周四在Sohn投資會議上表示,美國股市尚未消化美國經濟放緩的影響。Karniol-Tambour表示:“目前企業利潤非常高,未來也似乎不太可能永遠保持在這種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上。”盡管標普5...

    06-10 12:06財經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