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美股網>股票入门>财务报表>如何避免业绩陷阱 财税专家马靖昊谈财报

如何避免业绩陷阱 财税专家马靖昊谈财报

A股公司2016年半年报披露拉开了帷幕。7月11日深市公司中文在线率先发布两市首份半年报,今日新潮能源、九华旅游也将披露半年报。
上市公司的财报一向都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在2016年半年报来袭之际,特别是在证监会对欣泰电气欺诈发行正式作出行政处罚、启动强制退市程序的背景下,如何读懂半年报、避免业绩陷阱以及发现财报中隐藏的问题显得尤其关键。日前,证券时报记者就这些问题对国内知名财税专家马靖昊进行了专访。
看报表重在财务分析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A股上市公司季报、半年报、年报披露的内容越来越多,面对其中大量信息,非专业人士颇有眼花缭乱的感觉,因此大多数投资者仅仅选择性地关注几张财务报表。
如果一份上市公司财报摆在马靖昊这样的专业人士面前,他会怎么做呢?是会将整个报告通览一遍,还是只着重看部分内容?
“当然要通览一遍。”马靖昊说。他认为,首先要先看看半年报的摘要,重点的内容在摘要里都有说明,包括各种财务指标如收入、利润、毛利率等;其次,考察财务指标的变化,最重要指标是销售收入,一方面纵向结合历年变化趋势,判断增长是越来越快还是开始放慢,甚至由增长转为下降,另一方面横向与行业的平均数据进行比较,是快于行业平均还是慢于行业平均速度,并重点关注背后的原因。
马靖昊表示,一个公司是否优秀,收入的持续增长是最重要的指标。还有一个重要指标是毛利率的变化,优秀公司的毛利率必须稳定,稳定提高更好,一定不能大幅下降,毛利率的大幅下降说明公司竞争力下降,这是个危险信号,必须引起高度注意。
马靖昊认为,最后还应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有没有钱花”。从财报上看,如果公司没有钱花,即现金流充沛,赚再多的利润也是没用。如果有钱花,又主要来自利润,就是好企业;如果来自于融资,持续时间比较长,就可能存在问题。另外,关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利润的背离程度。当然,还要具体分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有没有造假,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造假较难,但也是可以人为操作。总之,马靖昊归纳着说:“一家优质成长的企业,在较长时期内,必须持续地达到营收增长、净利增长以及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增长。”
“看报表其实是一个财务分析的过程。”马靖昊说。在他看来,财务分析主要是关注四个方面,第一是资产质量的分析,就是分析资产有没有水分,资产的含金量是多少。第二就是负债的分析,就是负债的真实性以及表外有没有游荡的负债。第三是利润的质量分析,分析利润真实的含金量。第四是现金流的分析,分析现金流是不是正常,是不是借债等等。通过解析这些项目,我们看报表就很清楚公司的价值或问题。
利润反映盈利实为误导
定期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对于投资者最看重的利润表,马靖昊认为单独只看利润表不全面,应该将诸多报表结合起来看。
马靖昊认为,要搞清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的关系。比如,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以及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等项目之间存在勾稽关系。一般在不考虑应交税费中有关税金变动的情况下,可以简单估算为: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实际上,权责发生制表达的企业盈利就是利润表;收付实现制表达的盈利就是现金流量表。
“可以这么看,现金流量表,进进出出,‘剩’者为王;利润表,赚赚赔赔,‘胜’者为王;资产负债表,增增减减,‘盛’者为王。”马靖昊进一步解释说。
有观点认为,如果公司经营业绩不俗,但是现金流很少,则存在粉饰财表之嫌。对此,马靖昊表示认同:“不能一概而论,不过,如果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连续几年出现负数,而利润表上的利润很好看,基本可以判断利润含有‘水分’。”马靖昊指出,没有现金流支持的利润是假利润,而且有可能进一步损害企业现金流;没有利润支持的销售是有害销售,销得越多,亏得越大。经营性现金流是销售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这才直接反映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没有现金流支撑的盈利都是浮云。
“用利润来反映盈利能力不但无用,而且是误导。”马靖昊一针见血地指出,利润反映的只是一种赚钱能力,现实生活中常常就有人看起来赚钱能力很强,可往往却是穷光蛋,要搞清楚他赚钱的真实数量,必须掏他的兜!
马靖昊还提醒说,经常性损益反映企业持久的盈利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而非经常性损益具有一次性、偶发性的特点。所以,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越低,则盈利质量越高;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越高,则盈利质量越低。证监会对非经常性损益有明确的界定,但有些上市公司为了“优化”其经营业绩,可能故意混淆两者的界线,将本应属于非经营性损益定义为经营性损益,这样将净利润减去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就得到粉饰,单看这个数据就不能准确地把握该公司的经营现状。
资产方最容易被粉饰
许多投资者在查阅上市公司财报时,除了净利,还希望了解公司是否粉饰业绩。那么,上市公司最容易从财报中的哪些部分造假?如何能从蛛丝马迹中识破伎俩?
对此,马靖昊表示,如果公司要粉饰业绩,最容易从资产方动手。对公司而言,资产是自己可以把控的资源,财务报表造假90%以上是发生在资产方。造假很少发生在负债方,因为负债方如果要造假,需要与对方充分沟通交流,私底下还有债务重组协议配合等,甚至还会引起法律纠纷。
据介绍,在中国股票市场早期,上市公司多半通过关联交易虚增应收账款的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但由于应收账款是流动资产,容易引起关注,长期处理不了,坏账处理则很容易暴露。同时,现金流问题如果没有解决,会造成利润和现金流严重脱节。“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上市公司常玩的套路,现在一般已经不再这么‘愚蠢’地玩了。企业如果在流动资产上做假会很累,时刻得想着如何弥补以前的窟窿,现在是玩升级版的财务造假。”马靖昊说。
马靖昊指出,如果一开始就在长期资产上做假,比如企业利用在建工程将资金转出,表现为现金流量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流出。然后,再将资金转移到客户账户。最后,客户与企业进行交易,实现资金回笼,营收、利润增加,表现为现金流量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流入。这种操作将虚增大量长期资产,留下不少资产黑洞,只要做假的当年蒙过去了,以后很难发现问题,如对长期股权投资的造假可以通过减值予以消除;对于在建工程、固定资产上的造假,以后可以通过折旧方式自然而然将黑洞化解于无形。
借毛利率判断是否造假
曾有注册会计师指出,毛利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反映,甚至可以通过对毛利率的分析判断财报真实性。对于这样的观点,马靖昊也表示认同。
马靖昊说,毛利率是毛利润除以销售收入的比率,判断一家公司的财报是否造假,分析其毛利率的真实性非常重要。毛利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与行业平均值相差幅度不大,如果公司毛利率向上波动大,就要具体分析。在产品成本正常的情况下,主要是靠产品定价高而导致的高毛利率,说明产品有品牌、有定价权,如果靠降成本则不太靠谱。一般情况下,毛利率过高的现象不会持续,当然垄断行业例外,过低的现象也不会持续,正常发展的公司其毛利率一般会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因此,他认为需要警惕那些毛利率忽高忽低的公司,特别是那些毛利率如同过山车的公司可能存在财务造假的可能。
那么,具体如何通过毛利率来判断造假可能呢?马靖昊建议:首先,如果公司出现存货周转率逐年下降而毛利率逐年上升现象,一般可判断该上市公司做假账。存货周转率下降,表明公司存货项目资金占用增长过快,超过其产品销售增长速度,其毛利率应趋同下降才合理。另外,存货周转率下降也说明产品竞争力下降,竞争力不强,毛利率必然下降。
其次,如果公司出现高毛利率而现金循环周期也较长的现象,一般可判断该上市公司做假账。高毛利率一般意味着公司在产业链上拥有强势地位,这样的公司往往会尽量占用上游客户的资金,不给下游客户很长的赊账期,其现金循环周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一般较短,甚至会出现负值。因此,如果高毛利率与现金现金循环周期较长相对应,则往往意味着高毛利率是不真实的,需要警惕企业的盈利能力。
“对于毛利率异常的拟IPO企业,一般存在关联方交易非关联化的现象。”马靖昊告诉记者,因此还应对交易的公允性进行核查,判断交易的商业实质,对商业条款、结算条件、结算时间、与其他正常客户明显不同的异常交易应高度关注,核实异常交易的对手方是否是未披露关联方,是否存在不正当的利益输送行为。


友情提示:
1、本網站內容和圖片僅為個人學習、研究公益之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馬上處理。
2、本網站所刊載的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用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領取福利,關註https://twitter.com/TodayUSStock

相关内容

  • 暂无相关内容!